(相关资料图)
最近小编看到大家都在讨论脍炙怎么读(一蹙一颦怎么读)相关的事情,对此呢小编也是非常的感应兴趣,那么这件事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具体又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是小编搜索到的关于脍炙怎么读(一蹙一颦怎么读)事件的相关信息,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典故
曾皙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曰:“脍炙哉!”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
——《孟子·尽心下》
春秋时,孔子门下有三千学生,其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叫曾皙,儿子叫曾参,他们后来也成为著名的儒家先贤,曾参也被儒生们称为曾子。
据说,曾皙平时很爱吃羊枣(一种水果),而作为著名的孝子,曾参在父亲死后,睹物思人,再也不忍心吃羊枣了,甚至都不能看到。这也是他孝行的一种体现,被儒生们推为典范。
到了战国时,儒家亚圣孟子的学生公孙丑问孟子:“您觉得,脍炙(细切的肉和烤熟的肉)和羊枣比起来,哪个更好吃?”孟子回答:“当然是脍炙!”于是公孙丑追问:“既然脍炙更好吃,那么曾子的父亲和他肯定都爱吃了,而父亲去世后,曾子却吃脍炙,只是单单不吃羊枣,这是为什么?”
孟子回答:“脍炙是大家都爱吃的,而羊枣是他父亲独有的喜好。所以曾参只戒羊枣。这就好比,对尊长,忌讳的只有名字,而不忌讳姓氏,因为姓氏是很多人都有的,而名字是独有的。”
释义
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
关键词: 一蹙一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