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半导体产业投资的风向标,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大基金一期”)的一举一动受到市场高度关注。
10天前,大基金一期抛出了2022年首笔减持动作,减持对象为国科微(300762.SH)和景嘉微(300474.SH),减持比例均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事实上,自2019年以来,这只成立逾7年的国家大基金已进入有序退出期。
根据第一财经记者统计,2021年,大基金一期在二级市场减持金额合计超79亿元,算上2019年首笔减持套现逾20亿元,该基金的减持规模已超100亿元。
首笔减持套现20亿
大基金一期成立于2014年9月,由财政部为大股东联合15家国资背景企业成立。
公开资料显示,大基金一期累计投资74家公司,覆盖制造、设计、封测、设备材料等产业链各环节的头部企业,投资比重分别是63%、20%、10%、7%,撬动5000亿元左右的产业和地方资金。
大基金一期的财务投资方式包括直接认购未上市公司的股份;已上市公司的股权协议转让、参与定增认购股份、转股、出资共同投资项目等,主要是为推动半导体产业发展,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据介绍,2014~2019年属于大基金一期投资期,2019~2024年为回收期,2024~2029年属于延长期。二级市场中,大基金一期主要通过大宗交易和集合竞价的方式进行减持,通过高位减持,投资获利丰厚。
2019年12月20日,大基金二期成立不久之际,大基金一期启动了首笔减持。当日,汇顶科技(603160.SH)、兆易创新(603986.SH)、国科微分别公告,持有兆易创新9.72%股份、汇顶科技6.63%股份、国科微15.63%股份的大基金一期计划在15个交易日后的三个月内,分别减持不超过各家公司1%的股份。
记者统计数据发现,大基金一期首次减持三家芯片设计中,国科微为第一家获得大基金一期实际注资的半导体设计公司,兆易创新、汇顶科技股权先前均以老股转让方式取得。
首笔减持的金额有多少?根据公告,大基金一期减持汇顶科技455.73万股,减持金额12.6亿元;减持兆易创新321.03万股,减持金额7.98亿元;减持国科微179.98万股,减持金额0.97亿元。三家减持金额合计21.55亿元。
2020年,大基金一期相继减持了多只半导体股。到了2021年,加速退出步伐,当年减持11只。
进入2022年,1月10日,国科微和景嘉微成为大基金一期年内首次减持的标的。其中,国科微是2021年半导体板块炙手可热的牛股,截至当日,国科微股价自上市以来的涨幅高达2797.14%,该公司两年内被大基金一期多次减持。
从投资回报率来看,华创证券研报显示,截至2021年6月16日,大基金一期投资瑞芯微(603893.SH)和国科微的回报率均超过10倍,长川科技、北方华创、沪硅产业-U等也有5倍以上的投资收益率。
高位精准减持,“说一不二”
由于大基金一期持股比重较高,其每次减持均为总股本的1%~2%左右,且几乎每次都将减持计划实施完毕。
记者统计2021年三季报发现,大基金一期共出现在23只半导体、芯片股票的十大股东之中,期末参考市值合计为 987.11 亿元。其中,在景嘉微、北斗星通、三安光电、沪硅产业-U、通富微电、长电科技、国科微、赛微电子、安集科技等9家公司占流通A股比例超过8%。其中,部分个股正处于被减持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