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原理的不同,电池可依次划分为生物电池、物理电池和化学电池。
化学电池行业概述
化学电池主要部分是电解质溶液、浸在溶液中的正/负电极和连接电极的导线,根据工作性质和可否充电复原又可将其分为一次电池(原电池)和二次电池(可充电电池),一次电池使用后即废弃,二次电池使用前需充电,放电完毕可进行反复充电循环使用,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目前常见的二次电池有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镍镉电池、铅酸电池等。
(相关资料图)
电池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在绿色经济与“双碳”战略愿景下,我国电池产业迎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以锂离子电池为例,目前,我国锂离子市场规模领先全球,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我国锂离子电池已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并逐步赶超日韩等传统锂电产业大国。随着产业的发展,一批优秀的中国企业开始崛起,以宁德时代、比亚迪为代表的国内龙头企业,占据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细分市场大部分市场份额,凭借多元的原材料供应体系、创新性技术布局等方面优势,实现了与车企的深度绑定及合作。
新型化学电池如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的优势和挑战并存。钠离子电池因钠矿材料价格低廉,宽温区及安全性较好,具备部分替锂潜力;液流电池本征安全,循环性能优,在储能领域与锂电错位竞争。但由于二者技术层面仍在持续突破,成本、寿命等方面缺少规模化验证,真正商用化起量还需时日。
化学电池行业细分市场分析
从市场应用来看,电池储能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储能形式,其中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储能技术路线尤为出众。锂离子电池具有循环特性好、响应速度快、系统综合效率高等特点,已成为储能领域发展的重要选择,其中,由于磷酸铁锂电池在单位成本、技术成熟度、安全性、应用场景等方面的优势,其更是成为电池储能发展的主力军。此外,随着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其规模效应日益显现,锂离子电池在储能领域应用的经济可行性大幅增强,成为未来重点发展方向,展示出较大发展潜力。
近年来,全球储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快速增长,电力系统储能、便携式储能、家庭储能等众多应用场景对储能电池的需求逐步增加,促使储能锂离子电池市场需求迅速攀升。
据GGII(高工锂电)调研数据统计,2022年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达到130GWh,同比增速达170%。另据GGII统计,国内主要储能锂电池企业2022年订单量增速几乎都超200%以上。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化学电池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分析报告》分析:
随着市场需求的爆发,一批龙头电池企业的出货量大幅增长。据统计,2022年我国有13家电池企业的储能电池出货量超过了2GWh,包括电力储能电芯的代表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储能、海辰储能、瑞浦兰钧、国轩高科、赣锋锂电、远景动力、中创新航和力神电池;和户用储能电芯的代表鹏辉能源、新能安以及派能科技。
锂离子电池需求广泛,目前主要运用在 3C 消费电子、交通动力及储能领域。当前国内风电、光伏基地的建设,直接带动了锂电储能需求,相关产业的订单快速增长,产品供不应求。双碳背景下,全球正在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快以锂电为代表的新型储能迫在眉睫。
据企查查统计,2022年以来,一级市场新型储能融资项目(包括锂离子电池储能、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钠离子电池储能、熔盐储能、重力储能、飞轮储能等)大约有58个,涉及44家企业,投资机构包括鼎晖百孚、新鼎资本、普华资本、建信信托、国晟基金、海松资本、金鼎资本和红杉中国等。
锂电储能与手机电池原理相同,利用锂化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实现电池的充放电。锂离子电池储能最为众所周知,但其他相对小众的储能技术路线也在快速发展中,重力储能就是其中之一。2022年,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产量持续快速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行业总产值突破1.2万亿元。2022年全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达750吉瓦小时,同比增长超过130%,其中储能型锂电产量突破100吉瓦小时。
“十四五”绿色低碳发展和双碳战略将加速锂电池储能产业的扩张。随着生活效率和安全性的不断提高以及成本的不断降低,电力系统和与基础设施相关的新领域对锂电池储能的需求增加。
报告在总结中国化学电池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的各方面因素,对中国化学电池的发展趋势给予了细致和审慎的预测论证。报告资料详实,图表丰富,既有深入的分析,又有直观的比较,为化学电池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洞察先机,能准确及时的针对自身环境调整经营策略。
想要了解更多化学电池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化学电池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