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上海活跃着众多经营主体,其中民营企业正加速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以浦东新区为例,现有近26万家民营企业,占全区企业总数超八成,其中22家上榜2022年“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榜单。得益于浦东新区立法,民营经济的优势与活力进一步释放,呈现出综合实力强、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足等特点。
(相关资料图)
“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今天(6日),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梳理总结涉民营企业案件办理情况,过去三年,共受理相关案件26.2万件,占同期收案总数的76.78%。诉讼实践中,法院提升诉讼数字化水平,打造诉前、诉中、诉后协同保障机制,不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数治护商”法官工作室当日揭牌,将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进一步为司法实践赋能,全力护航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通过引领性裁判引导创新型产业发展
从法院受理的涉民营企业案件内容来看,网络游戏、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类型日益增多,这与经济领域不断涌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趋势有关。
以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为例,浦东法院过去三年受理相关案件中有98.5%与民营企业有关,是民营企业纠纷占比最高的案件类型。进一步细分,在34145件民营企业著作权类纠纷中,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等“互联网+文化”类纠纷占比90%以上。
数字表明,民营企业成为创新的重要力量,网络化、数字化则是文创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动向。因而,审理相关案件时,司法裁判不仅承担了定分止争的功能,还肩负着引导、规范市场主体创新行为的重要作用,“法院充分利用浦东新区立法试验田,通过引领性裁判引导创新型产业发展”,浦东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朱丹介绍说。
具体实践中,法官们积极使用浦东新区法规中关于民营企业的创新规定。去年,浦东法院成立破产审判庭后审理的首起破产案件,即适用了《上海市浦东新区完善市场化法治化企业破产制度若干规定》中关于简易破产程序的相关规定,及时、高效地实现了破产经营主体的退出。
此外,法院将司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经验,梳理总结为立法需求,提出矛盾纠纷诉源治理、商业秘密保护等相关立法建议,参与了新区法规的论证与起草工作。
构建民营企业大保护格局
去年,浦东法院网上立案率达90.74%,高立案率背后,离不开语音图文诉讼引导、诉讼文书自助书写、自助缴费等信息化自助引导系统的助力,经营主体足不出户即可互联网申请立案。
经营主体参与诉讼的便利度,是衡量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标尺之一。三年来,浦东法院加强自身全流程信息化建设,同时与行政机关、行业协会、长三角法院交流协作,逐步建立起涵盖诉前、诉中和诉后的协同保障机制,构建民营企业大保护格局。
比如,在涉及民营企业商事纠纷时充分运用大数据赋能,借助“上海法院自贸试验区司法大数据分析系统”,可以采集、梳理文书数据,就金融商事案件、投资贸易商事案件等纠纷情况进行综合研判,为民营企业进行市场决策提供指引。
破解案件执行难方面,浦东法院根据涉民营企业案件执行特点,开展“云执行”行动,特别是对股权、网络资金、金融产品等各类财产查控实行信息化、网络化和自动化,让执行及时准确,以最小成本和代价,兑现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企业破产还会带来资产处置、职工安置等一系列后续问题,浦东法院与浦东新区行政机关形成合力,助力经营困难的民营企业有序退出市场。
现场,浦东新区工商联与浦东法院签署相关备忘录,建立健全常态联络、风险预警、平等保护、特邀调解、破产重整、信用修复等机制,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