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消息!明治维新三杰是谁?明治维新后日本有哪些变化?
来源:环球周刊网 发布时间:2022-11-29 16:40:42

关于明治维新三杰(明治维新九元老)的知识大家了解吗?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明治维新三杰(明治维新九元老)的介绍,希望可以给到大家一些参考,一起来了解下吧!

明治维新三杰(明治维新九元老)

在光绪二十年(1894年)爆发的甲午战争中,清朝被“蕞尔小邦”日本击败,被迫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这给当时全国人民尤其是士大夫阶层精神上带来了非常沉重的打击。所以甲午战后国内群情激奋,都将败于日本视为耻辱,仇日情绪高涨。


【资料图】

但出人意外的是,甲午战后清朝去往日本的留学生人数却反而逐年上升,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就达到了八千人之众,远超同时期赴欧洲和美国的留学人数。

那么,为什么甲午战后清朝去往“仇敌”日本的留学人数反而急剧上升呢?

上图_ 甲午中日战争

一、明治维新后日本教育发展快,清廷对日式教育“青睐”

日本在明治维新时便非常重视本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如伊藤博文说:“使日本知晓世界万国之学术,新设大学校,不可不变旧有之学风。”明治维新三杰之一的木户孝允甚至认为当时尚属弱小的日本不必在乎列强一时的欺压,而要切实的发展教育,培养新式人才,认为只要有了人才国家自然就会强大。在这种背景下,从1872年开始,日本政府就效仿欧美教育体制,陆续颁布了《学制》、《教育令》、《帝国大学令》、《中学校令》等一系列教育法令,快速建立起了近代的教育体制。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对教育的重视很快得到了回报。日本后来者居上,于欧美列强之前率先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1908年日本学龄儿童入学率已高达97.8%,还拥有近五十所大学及大量的职业学校和补习学校。所以,如果从甲午战后日本教育的发展和规模来看,是有接收清朝留学生的基本条件的。

上图_ 东京文理科大学

可能会有读者好奇,日本教育就算后来居上,教育质量也不一定能比得上当时的欧美国家吧,毕竟日本也是学习的西方,那么清朝为何不直接让大量的留学生去欧美呢?事实确是如此,日本虽然教育有很大发展,但质量相较于欧美国家还是有一定差距。清廷虽也知道欧美的教育质量更高,但在选择时,清廷还是比较“青睐”日本的教育,这是因为清朝统治阶级既想让留学生学习西方技术效力于朝廷,维护封建统治,又唯恐留学生接触西方民主自由思想反过来威胁皇权。

而日本虽然明治维新后逐步建立了所谓的君主立宪政体,但日本的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这一点在日本的教育中也能体现出来。如强调“忠君爱国”思想,早在明治时期日本政府颁布的《教育大旨》中就要求教育“应根据祖宗之训典,着眼于阐述仁义忠孝”。日式教育的这些内容恰恰满足了清廷的需要。

正如早稻田大学“清国留学生部”的学监高田早苗向清朝晚清重臣张之洞做保证时说的那样,“日本过去向西方派遣留学生的经验证明,努力追求学问者,不会接受共和主义或者其他思想。返国后宣扬极端危险言论者均是那些不努力的学生”。

上图_ 1907年早稻田大学的清国留学生

二、赴日留学与赴欧相比更经济便利,适应速度快

欧洲国家离中国本土太远,且不谈一路舟车劳顿,单是旅途所需便耗资颇多。而日本则毗邻中国,赴日不但路途近,交通也较为便捷容易。

这一点从清政府颁布的《西洋游学简明章程》和《留学日本学生管理简章》中对于赴欧和赴日学生的年费规定也可以看出。清廷给官费留欧学生每年一千二百两的资助,而官费留日的学生则分别只有四百、四百五十、五百不等。并且,欧洲的教育与日本教育相比,学制规定的学习时间更长,平常考核更为严格,甚至有延期毕业的风险。

还有就文化环境而言,中日两国都受儒家文化影响,在思维方式和生活习俗方面相差不远,这对赴日的留学生而言意味着可以快速的适应学习环境,进入学习状态,节省出很多时间和精力。

而且直接接受西方的知识对于留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去日本则可以学习已被日本人消化了几十年的西方各学科知识,有了这样一个中介,学习起来难度就要小一点,也更轻松一些。但去欧洲就不一样了,赴欧的留学生要从头积累,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语言及思维方式,乃至适应西式的风俗习惯。两相对比,赴日留学对于很多留学生来说还是有较大吸引力的。

上图_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号香涛

三、国内民族危机刺激,日本政府别有用心的“主动”

正如前文所述,甲午战争的战败极大的刺激到了国内各阶层,打碎了清朝天朝上国的美梦,也使得各阶层尤其是士大夫们开始反思。如张之洞就发问道:“日本小国耳,何兴之暴?”然而他总结曰:“伊藤、山县、榎本、陆奥诸人,皆二十年前出洋之学生。学成而归,用为将相,政事一变,雄视东方”。所以张之洞提出“以日为师”。康有为也同样提出了“不妨以强敌为师”的口号。

甲午战后民族危机愈来愈严重,魏源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也得到进一步发展,人们逐渐放下了“天朝上国”的架子,对日本鄙视、不屑的心理也转变为了“知耻而后勇”。在此影响下,留学日本的人数得到激增。

上图_ 魏源(1794年4月23日—1857年3月26日),名远达,字默深、墨生、汉士,号良图

面对大量来自清朝的留学生,日本政府的态度非常“主动”,甚至积极的与清朝方面进行联系,招纳中国留学生赴日留学。这是因为在日本上至政府下至民间都意识到接纳来自清朝的留学生在多个方面对日本是有利可图的。

首先是日本方面认为留日的清朝留学生回国以后必多居高位。如果能够在其中培养出“亲日群体”则会有利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扩张。如当时日本一些报刊就宣传道:“清国渴望教育,日本教育家可趁此时机容啄于清国教育问题,握其实权,则日后之在清国,为教育上之主动者,知识上之母国。”

上图_ 左为日本旗,右为黄龙旗,在日本的清国留学生

其次,大批来自清朝的留学生赴日给日本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效益。当时很多清朝留学生有一个求“速”的心态,而日本优质的大学提供给留学生的名额极其有限,所以这一时期日本民间兴起了很多面向清朝留学生的私立学校,如警官速成科、路矿学校等,有些面向清朝留学生的日本民间私立学校甚至是只有两间教室的“野鸡大学”。

有趣的是,这些以营利为目的日本民间私立学校为了吸引清朝留学生就学,还特意考虑到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亲切感,起校名时都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如东京同文学院、宏文学校等。而据保守估计,来自清朝的留学生每年可给日本创造五百万元的经济效益。

上图_ 留日学生

综上所述,之所以在甲午战后赴日的清朝留学生人数激增,首先主要是由于明治维新后日本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清政府“青睐”其教育内容中的“忠君爱国”思想。其次,不管是对官费留学生还是自费留学生来说,去日本花费较少且便利,并且可以快速适应环境和进入学习状态。最后,赴日留学人数变多也受到了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和日本政府别有用心的“主动”影响。

关键词: 明治维新三杰 明治维新九元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焦点消息!明治维新三杰是谁?明治维新后日本有哪些变化?

焦点消息!明治维新三杰是谁?明治维新后日本有哪

明治维新三杰(明治维新九元老)在光绪二十年(1894年)爆发的甲午战争中,清朝被“蕞尔小邦”日本...更多

2022-11-29 16:40:42
霍金怎么死的?霍金有哪些重大发现?

霍金怎么死的?霍金有哪些重大发现?

霍金死了(霍死亡过程30秒鬼脸)他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平凡的人。文 AI财经社石若萧...更多

2022-11-29 17:01:29
中国最大的省是什么省?中国面积最大的十个省份分别是哪些省?

中国最大的省是什么省?中国面积最大的十个省份分

中国最大的省(中国面积最大的十个省份)旅游,看风景,知世界,走进中国面积最大的十个省份。地大...更多

2022-11-29 16:50:04
重庆邮电大学怎么样?重庆邮电大学好考吗?

重庆邮电大学怎么样?重庆邮电大学好考吗?

重庆邮电大学怎么样(重庆邮电大学什么水平)2021年会进行新一轮双一流的建设,新一轮双一流名单也备...更多

2022-11-29 16:39:59
桑蚕丝怎么洗(蚕丝衣服用什么洗涤最好)

桑蚕丝怎么洗(蚕丝衣服用什么洗涤最好)

桑蚕丝怎么洗,蚕丝衣服用什么洗涤最好,一起来了解下吧。桑蚕丝的洗涤首先,在冷水中加入中性清洁...更多

2022-11-29 17:00:16
武咸城际铁路(武咸城际铁路的车站列表)

武咸城际铁路(武咸城际铁路的车站列表)

武咸城际铁路,武咸城际铁路的车站列表,一起来了解下吧。武咸快速通道最新消息 武咸城际铁路的车...更多

2022-11-29 16:49:55
12寸照片尺寸(12寸相框的长宽各是多少)

12寸照片尺寸(12寸相框的长宽各是多少)

更多

2022-11-29 16:49:55
国际鲜花港在哪(国际鲜花港几月份去更好)

国际鲜花港在哪(国际鲜花港几月份去更好)

国际鲜花港在哪,国际鲜花港几月份去更好,一起来了解下吧。如何预约顺义花港门票?国际鲜花港几月份...更多

2022-11-29 16:49:55
纯羊毛什么材质(100%纯羊毛和100%绵羊毛的区别)

纯羊毛什么材质(100%纯羊毛和100%绵羊毛的区别)

纯羊毛什么材质,100%纯羊毛和100%绵羊毛的区别,一起来了解下吧。100%羊毛是出自绵羊的身上,再细...更多

2022-11-29 16:49:55
大小非什么意思(大小非是什么详细介绍)

大小非什么意思(大小非是什么详细介绍)

大小非什么意思,大小非是什么详细介绍,一起来了解下吧。大小非是对公司大股东持有非流通的俗称,...更多

2022-11-29 16:47:42


© 2012-2020 财经快报网 版权所有

网站联系邮箱:435 227 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