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越来越发达,大家都选择在网络上汲取相关知识内容,比如什么是客家(客家人是畲族?),为了更好的解答大家的问题,小编也是翻阅整理了相应内容,下面就一起来看一下吧!
(资料图片)
什么是客家(客家人是畲族?)
关于客家人的认识,我发现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争论最多的是:
1.客家人是中原南迁的汉族
2.客家人就是畲族汉化,就是少数民族
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东西已经不能考证,那么我来说说我的看法。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看看。
1,语言
客家话是一个非常有特点的语言,标志性的特点是自称为“捱”“ngai”,据我所知,客家话有两种声调,平调比较少,说话轻声较多,捱调是类似上声的,这种比较多,以梅州为代表。客家话是能够用汉字写出来的,类似“今蒲夜”“明朝日”“归去/兮”“安曾食昼”,我个人认为这种语言比较类似诗经、楚辞的口语,所以某有怀疑客家人跟楚人有关系。各位也可试着客家话读一下诗经、楚辞。
客家话分布
1人数:使用客家话的人口非常多,可能你的老家方言,比如河南话、广州话、长沙话、武汉话等的使用人数都没有客家话的使用人数多,更不要说少数民族的语言有那么多的。
2而分布来说,别的方言出了省可能就很难沟通了,例如长沙话出了湖南就很难与外省人沟通,而像江西的客家人却与福建的客家人,广东的客家人仍然能够沟通,虽然口语习惯上发生了变化,但是你会看到他们的底蕴、根基是一样的。需要说明的是,语言是会互相影响渗透的,如靠近广州的客家话会像广州话,到了福建的客家人会受到闽南语的影响,而菲律宾的客家人说话就像菲律宾节奏,当然客家话也会影响它们。这些分布遍及赣粤桂闽等地相信也没有少数民族分布这样广的
围屋的大门
2,风俗文化,生活、节日,生活方面,都是拓山耕田,老式农具,犁耙,牛耕,打谷机,灶台,餐桌正座,床柜家具,好像这些都与中原文化无异。衣着是那种小褂,女性服饰非常有特点,以蓝色为主,但是也有少数民族的风格,包括头帕,这也是被怀疑为畲族的原因之一,但是畲族有话讲。另有纺织,酿酒,榨油,烧窑等工艺可考。节日比较注重清明、端午,祭祀、丧葬、婚俗习俗也是汉人特征,讲究方位风水吉时。有祖堂和族谱,这跟北方有一定的差异。客家族群的祖堂是很讲究的,一般分为上中下三个厅,中间有天井采光,旁边依附杂物间,外边建厨房、水井,还有功能房间,并参考符合风水,是汉式建筑。而民房也是重风水上大梁盖房顶,一般是木质二楼楼板,前门二楼有眺首、吊脚楼之类的,门窗有雕花,是古典的那种中式窗棂。说到建筑,围屋是客家的典型代表。这种围屋有方形圆形,以赣南为代表多数是方形的,梅州的也很有特点,这种围屋建筑主要功能是防御性的,外墙厚实坚固,留有战略性的射枪口,投石口,递物口,瞭望口等。而围屋内部则包含了各种生活功能,雨水口,水井等,很类似于古代的城墙,围屋就如小型的城墙。因为这样的生活环境,客家人也掌握了各种干粮屯粮的方法。
妇女的衣着
破败的客家围屋
3,交流
客家这个族群,几乎都是聚族而居的,所以他们一个村往往就一个姓,这也是很常见的。如一家人南迁落脚后,人口壮大建立了围屋抵御外人,而人口再壮大则会外迁建立第二个围屋继续发展人口。正因为这种群居特点,我们看到,客家人会占领一个地方后排除其他人群,把别的人群间接赶走了,不与原著居民通婚、交流,所以某种程度上,客家族群的文化、语言,我觉得相对而言保留的比较传统、纯粹。无论它是中原汉文化、还是楚文化、还是有些学者怀疑是畲族文化。当然泱泱华夏,这片土地的人总是一直都在融合当中,有些少数民族已经融入汉族,有些汉族也已经融入其他民族,我们已经不论是炎黄子孙,还是蚩尤后裔,也不再论秦人,楚人,赵人,燕人等,先辈早已融合在一起的文化和血脉,我们都是这片土地堂堂正正的主人。我们讨论这些是为了考据文化,传承好的东西
围屋的外墙像城墙
4,血脉
考虑到有些人总是拿一些个例的图片来说长相问题,这是极大的偏见,我不想讨论太多。各地的客家人也早已与当地的族群通婚,这个很难去研究长相,肤色。如果你见过很多地区的客家人,那么我相信你可以整体上来说一下,客家人是否有典型的汉人长相,中原特点。现在科学发达,取样不同地区的血脉标本,我相信可以取出一个较为可信的调研。这跟考究任何一个族群的方式是一样的。而有部分畲族或其他群体融入客家群体,这应该是有的。大如李姓王姓,不也有很多人改姓融入吗?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客家”这个名字虽然不久,但是这个族群早已存在。那么你认为客家人是因为战争而南迁的中原汉人,还是本就生活于南方的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