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改革开放
1.坚持改革开放的原因(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1)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2)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抉择),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3)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2.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共享发展
1.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3.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
4.党和政府如何保障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2)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3)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创新
1.创新的重要性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的地位)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创新的地位)
(3)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为人类带来巨大财富,推动社会取得长足进步。
(4)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5)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
(6)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2.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1)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4)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5)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
3.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原因和做法
(1)原因: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2)做法:坚持自主创新,自强奋斗、敢于突破,掌握核心技术。
4.青少年应怎样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创新能力?
(1)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
(2)在学习中要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培养敢为人先的精神,多维度思考问题,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善
(4)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开展的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活动,从小培养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创新意识。
教育、知识产权
1.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2.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新型民主
1.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
(1)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就是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3)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4)在党的领导下,人民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5)社会主义民主使人民的意愿得到充分反映,人民的合理要求得到充分实现,人民的合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人民的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
(6)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2.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形式:选举民主、协商民主。
3.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4.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1)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
(2)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全面依法治国
1.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2.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要求: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3.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4.厉行法治的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5.厉行法治的做法
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1)各级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2)社会: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3)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6.法治与德治(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1)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2)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3)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
3.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4.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5.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做法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传统美德
1.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及内
(1)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2)内容:①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②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③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④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⑤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⑥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
2.中华传统美德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3.青少年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要求
(1)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2)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正确认识爱国主义
(1)重要性: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
(2)本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3.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1)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2)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3)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青少年应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2)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人口问题
1.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2.我国人口状况新的特点: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等。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1.我国的资源现状
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
(1)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2)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
2.我国的环境现状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虽总体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
由于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问题时有发生,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
1.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
(1)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2)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3)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4)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2.怎样走绿色发展道路?
(1)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3)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4)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3.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4.我们应如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践行低碳微行动?
(1)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养成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物的文明行为。
(2)拒绝购买过度包装产品,选购无包装、简易包装、大容量包装产品。
(3)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选购和使用可再生材料制品。
(4)节约粮食,减少浪费,适量点餐,践行“光盘行动”。
(5)绿色出行,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出行,多骑自行车。
(6)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垃圾分类好习惯等。
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
民族团结
1.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1)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2)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3)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祖国统一
1.如何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健全中央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对特别行政区行使全面管治权的制度,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完善特别行政区同宪法和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坚决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和进行分裂、颠覆、渗透、破坏活动。
2.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4.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中国梦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2.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3.“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1)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建设、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我们共同的世界
经济全球化
1.当今世界的特点: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紧密联系的世界。
2.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影响
(1)积极影响:促进商品、资本和劳动力在全球流动,有利于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促进资源利用更加合理有效;使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
(2)消极影响:使风险与危机跨国界传递。
3.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应该怎么做?
(1)顺应历史潮流,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主动参与竞争。
(2)居安思危,增强风险意识,注重国家经济安全,为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做好充分准备。
文化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世界文化充满活力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正确认识文化差异(对待文化差异,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
(1)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独特的,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有值得尊重的经验和智慧。
(2)不同文化间的碰撞呼唤人们正确认识文化差异,相互尊重,通过平等交流、对话,达成彼此的理解和包容。
(3)各国应当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学习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
(1)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
(2)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需要解决许多全球性问题。
(3)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4)事不关己的态度,相互推、逃避责任的行为,将导致问题更加复杂,积重难返,造成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恶化,甚至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
(5)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成为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应该怎么做?(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1)国家:①各国要努力扩大利益的交汇点,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②各国应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
(2)各国人民:①相互信任、守望相助和共同担当;②关怀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不仅善待自己,而且把关切的目光投向世界;③他人的命运,理解他人的痛苦与快乐,看到生命中共同的渴望,增进包容与合作。
(3)青少年:①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实际行动联系起来;②世界的发展,人类的命运;③心系祖国,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第三单元 走向未来的少年
1.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关系
(1)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个人的未来与民族的未来紧密相连。
(2)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2.进行职业选择时,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1)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明白自己想做什么。
(2)要把握自己的个性特长,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
(3)要结合自己的能力和经验,思考自己能够做什么。
(4)当经验、能力与职业的要求差距较大时,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满足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